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谢佳宁 摄影报道)海南是中国槟榔的最大生产地,是继橡胶后种植占比面积第二的热带经济作物。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槟榔规模种植面积177万亩,涉及种植户70多万户200多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今年三亚全市槟榔大约8万亩,产量约2万吨,近期,因槟榔“身价”暴涨,现在三亚青果价格飙升至200元/斤,成为真正的“黄金果”,刷新海南热带作物的排行榜。
全省产值最大的热带作物
在海南,槟榔是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关系着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和热带农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海南是中国槟榔的最大产地,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槟榔规模种植面积177万亩,涉及种植户70多万户200多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是继橡胶后种植占比面积第二的热带经济作物。
据了解,槟榔属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度之间,海南气候偏热,雨量丰沛,阳光充足,非常适宜槟榔生长,产量高且品质优。与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相比,海南本地品种不仅肉质厚、纤维细小柔软、耐咀嚼口感佳,生物碱含量也更高。近年来,随着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槟榔品质的优势愈发明显,农民扩种或补种积极性较高,槟榔已成为海南省产值最大的热带作物。
除了食品食用属性外,槟榔还是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经济价值很高,被列为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和巴戟)之首,果实、种子、果皮、花均可入药。
助农增收实现大民生
6月22日下午,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来到了因盛产槟榔而得名的三亚市天涯区槟榔村,进入村子后,家家户户门前种植的槟榔树入眼可见,不少村民在林下养殖牛、鸭、鹅等,不仅为槟榔地增加地力,还可增加养殖收益。
“按照正常的生长情况,槟榔一棵树一年能为我们增加2000元的收入。但从去年开始,槟榔从最初的5元一斤涨至25元一斤,不少村民在去年3个月的时间里,卖青果就有7至10万元的收入。因为价格上涨,去年槟榔为我们增加了不少的收入。”村民黎先生望着家门口的槟榔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截至2019年11月底,海南全省槟榔种植面积230万亩,占全国99%,收获118万亩,鲜果产量60多万吨,干果产量27.22万吨,产值190亿元。2020年10月底,海南槟榔收购均价更是创出25元一斤的新高,突破了往年最高值,全年海南槟榔的总体收益也有所提升。而在三亚,自4月份起,槟榔收购价一路“飙升”至三位数,从原先的22元/斤涨到现在的200元/斤上下。
据介绍,今年三亚市槟榔种植面积超8万亩,主要分布在育才生态区、崖州区和天涯区等区域,保守估计今年槟榔果产量超2万吨。槟榔青果收购价大幅上涨创历史新高,将直接带动三亚槟榔种植户整体增收。
推动产业平稳发展
据业内人士介绍,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外的槟榔进不来,槟榔产量少,供不应求是今年收购价一路飙升的主要原因。其次,今年上半年,全省普遍降雨较少,土地干旱,槟榔产量不高,加剧市场短缺。此外,越来越多槟榔果初加工厂在海南开工生产,造成生果需求量持续增加。而生果收购竞争激烈,也成为推动槟榔收购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农户的收入和槟榔产业的效益,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已经积极开展槟榔价格保险工作,为槟榔 “上保险”,针对三亚槟榔产业出台槟榔价格指数保险方案,并发动农户参保,保障农民收入平稳上升。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三亚农业农村局还将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为加快槟榔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探索槟榔林间种短期经济作物,以短养长。同时,加大优良品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科研、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质量标准、市场营销等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实施良种苗木补贴制度,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推动产业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