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热点新闻

    建党百年 红色琼崖⑤丨让我们重温琼崖这些红色经典作品

    2021年06月30日 11:07:05

    纪录片《大战海南岛》

    纪录片《大战海南岛》中的渡海场面。

    《大战海南岛》由石梅执导,是一部有声黑白纪录片,片长25分钟,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并于1950年出品播出,体现了超强的时效性,殊为难得。该片包括有琼崖纵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战斗历程的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纪实场景,海南军民配合解放大军渡海作战情景,以及海南各族人民迎接解放大军的欢庆场面等。

    这部作品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随军电影工作者在战争现场拍摄,少量镜头是为了情节需要在后来补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战海南岛》体现了时效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有着较高的“纪录理念”。据了解,该影片是目前已知的记录琼崖纵队历史的最早影片。

    在海南红色电影中,《大战海南岛》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它如实记录了当年解放海南岛的重大历史事实,给大众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让我们在“第一现场”见证了解放海南艰苦卓绝的斗争;另一方面,它直接开启了海南红色题材的多维创作,在推动海南电影创作方面功不可没。

    电影《南岛风云》

    电影《南岛风云》海报。

    电影《南岛风云》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摄制的剧情片。由白沉执导,上官云珠、孙道临、仲星火、冯奇主演。该片故事取材于当年琼崖纵队第三支队后方医院看护长邓莲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1943年海南抗日武装部队转移后,看护长符若华带领18名伤员在山上养伤并等待队伍归来的故事。

    1955年,《南岛风云》作为在海南拍摄的第一批抗战题材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抗战时期海南岛的历史风貌和海南军民坚忍不拔的革命信念与热诚。1956年,该片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二等奖。《南岛风云》成为反映海南革命和中国抗战的一代佳作,为老一代影迷广泛熟悉。

    电影《椰林曲》

    电影《椰林曲》海报。

    《椰林曲》是一部王为一执导,陈残云、李英敏编剧的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7年。

    “渔村周围是椰林,椰林清秀有精神。吃椰子,想阿哥,阿哥上山当呀当红军,上山当红军……”电影《椰林曲》中这样一首清新隽永、活泼轻快的歌曲,后面隐藏着可敬的牺牲。《椰林曲》海上运送电台的情节,就是取材于菉塘、硇洲、徐闻等地人民给琼崖游击队送电台这一史实。

    菉塘交通站老交通员、93岁的林美瑜回忆说,1940年夏,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按党中央的指示,为海南琼崖游击纵队购买了一部火力发电的大型电台,海南交通员由香港经海上把电台运到西营(霞山)。他和吴德忠护送,林裕和林魁两个人用货笼担着电台,送到海边一个叫海山宫的小庙里,再从现在海富一带的位置上送上帆船,然后,又历尽艰险,把电台安全运到硇洲地下交通站。之后,再转运到海南。

    电影《红色娘子军》

    电影《红色娘子军》海报。

    电影《红色娘子军》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片,编剧梁信于1958年奉命前去海南岛体验生活并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红色娘子军》,1960年由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导演执导,祝希娟、王心刚等主演,同年7月1日上映。《红色娘子军》刻画了党代表洪常青、从奴隶到战士的吴琼花等正面革命者形象,还塑造了反面典型南霸天,让人印象深刻,获得巨大成功,曾创造了6亿人次观影的记录,荣获1962年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64年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电影再加上后来的京剧、芭蕾舞剧,使得《红色娘子军》火遍全国,成为海南最重要的文化符号。直到今日,“红色娘子军”仍然是海南文化的金名片。

    祝希娟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经典形象。

    电影《碧海丹心》

    电影《碧海丹心》海报。

    《碧海丹心》是王冰导演的一部战争片电影,由李长华、田华、冯毅夫、石存玉、李延秀,文有主演。影片根据海南战役中,我军用木船战胜敌军军舰的史实改编,展现了我军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不畏艰难、刻苦练兵、顽强斗敌的革命精神,我军指战员在片中形象鲜明,非常具有代表性。片中战斗场面激烈紧张、引人入胜,而雷州半岛和琼州海峡的迷人风光又为影片增添了浪漫色彩,激烈的斗争场面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绝佳的艺术效果。

    电影《南海潮》和《海霞》

    两部电影都是反映南海渔民斗争的红色电影,再加上在海南取景拍摄,因此在海南影响极大。

    《南海潮》属于典型的忆苦思甜的故事:南湾作为美丽的渔湾,在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了很大发展,并开始兴建造船厂。在沙滩上,孩子们挖出了一顶锈蚀的日军钢盔,这使公社书记廖阿彩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她给孩子们讲起了往事——渔民长年受渔霸、反动派、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剥削、残杀,在共产党帮助下,老郑家走上了翻身求解放的斗争道路……这部由蔡楚生、王为一执导的黑白故事片原定拍摄上下两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只拍摄出上集,但是也可见其艺术水准。

    电影《海霞》剧照。

    《海霞》作为拍摄于特殊年代的电影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由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讲述福建渔家孤女李海霞在共产党的抚育下,在同渔霸和特务的斗争中成长为成熟的革命女战士。作品主要拍摄地是在海南三亚的西岛。可以说,正是《海霞》揭开了西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面纱,为日后开发海南旅游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南海风云》

    电影《南海风云》剧照。

    197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影片《南海风云》在全国上映,该片由景慕逵、张勇手执导,在海南拍摄,唐国强参加演出。唐国强在作品中扮演男主角于化龙,这也是他的电影处女作,此后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辉煌的银幕生涯。海南可谓是唐国强的福地,2011年,他受聘为“海南旅游文化形象大使”,从而以实际行动来回馈海南人们对他的厚爱。

    西沙海战(中国称为: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是197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与陆军、民兵协同,对入侵西沙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的一次反击作战。南海军民英勇保卫祖国领土的故事感动了亿万观众。

    电影《海外赤子》

    电影《海外赤子》海报。

    拍摄于1979年的《海外赤子》可谓是别具一格的红色电影。这部作品拍摄于海南万宁兴隆农场,表现归国华侨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故事。作品将时代转换和人物性格紧紧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利用音乐和主题曲,将华侨儿女的心声表达出来,极富感染力。

    尤其是它的主题曲《我爱你,中国》更是在全国上下传唱,红极一时: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中国》是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原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郑秋枫为该歌曲谱曲只用了一两个小时,但准备的时间很长。他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海南岛兴隆农场体验生活,为的是感受归侨真实的生活,寻找灵感。

    1980年,在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该曲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得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198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2019年6月17日,该曲入选中宣部选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电影《白沙恨》

    电影《白沙恨》海报。

    1992年,由海南本土剧作家王越丰、林渔安等人担任编剧的彩色故事片《白沙恨》拍摄成功,并得以公映。这是海南本土电影工作者创作的较早的一部红色题材电影作品。

    故事是以海南抗争史上赫赫有名的“白沙起义”进行改编,讲述了海南黎族和苗族人民不堪国民党的残暴统治而奋起反抗的故事。影片中,美丽的黎村苗寨风光,独特的黎、苗风俗,美丽的黎、苗服饰,以及黎族、苗族人民在面对残暴统治时坚决而惨烈的反抗,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白沙恨》是海南省少有的反映少数民族抗争历史的作品,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该片曾获全国少数民族电影“腾龙奖”三等奖。

    电视连续剧《解放海南岛》

    电视剧《解放海南岛》剧照。

    30集电视连续剧《解放海南岛》是一部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和瑞雪桃源(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郭大群执导,张琳、孙磊主演的革命历史题材剧,也是海南岛解放6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剧由女作家郝瑞根据其长篇纪实文学《解放海南岛》改编,讲述在中共军委的指挥下,由韩先楚军长率领的第四十军依靠简陋的木帆船与国民党最精锐之师作战,攻破“伯陵防线”,成功登陆并解放海南岛的作战经历。

    2006年,郝瑞的纪实军事文学《解放海南岛》发表。2007年初,原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老将军在看过作品后,多次约请郝瑞编写剧本,剧作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创作完成剧本。其间,采访并征询了当年亲历者刘振华上将、原广州军区张仲先政委、单印章副政委、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张实杰、原福建军区副政委宋维栻等一大批老前辈的意见,剧本几易其稿。

    《解放海南岛》紧紧围绕解放海南岛这一历史事件铺开推进,有故事、有情节、有冲突、有高潮,通篇贯穿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无畏、慷慨赴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加强军事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秀作品。

    电视连续剧《天涯浴血》

    电视剧《天涯浴血》剧照。

    28集电视连续剧《天涯浴血》是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恩祥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拍摄,唐国强执导,廉赛、何晶、杨俊勇等联合主演的革命题材电视剧,于2016年播出。该剧讲述了1926年到1949年期间,琼崖纵队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发生的故事。

    电视剧《天涯浴血》剧照。

    《天涯浴血》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琼崖革命斗争史的影视剧,是海南文艺精品建设的重点工程。该剧是海南宣传文化战线为建党95周年和海南解放66周年献上的一份大礼,是对琼崖人民革命武装丰功伟绩的歌颂,对共产党人践行理想信念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弘扬,对团结和激励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电视连续剧《天涯热土》

    电视剧《天涯热土》剧照。《天涯热土》主创团队供图。

    电视连续剧《天涯热土》是由王功、田原鸿执导,凌潇肃、啜妮、宋晨、郑晓宁等主演的年代农垦题材剧。该剧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南重点精品文化项目,入选了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剧目,也是我省首部反映海南农垦题材的电视剧。

    电视剧《天涯热土》剧照。《天涯热土》主创团队供图。

    《天涯热土》以恢宏的表现手法讲述海南从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所经历的70年沧桑历程,以海南农垦人为代表的建设者们,在解放初期“一粒胶种,一两黄金”的物资匮乏时代,书写了布满血泪的橡胶传奇,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勇当排头兵,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斗志昂扬,担负起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任。

    该剧的剧本经历10年打磨,期间不断挖掘、深化和提炼,反复征求意见、研讨座谈,最终得以成型。剧本创作期间,主创团队不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还走遍海南全岛,前往海南农垦各个农场、公司,用心倾听建设者们的真情实感。剧组主创深入海南海口、三亚、万宁、澄迈、文昌等10余个市县取景拍摄。为了真实还原大时代的环境,主创人员多次与当地文化风俗专家讨论。

    红色舞台剧《光耀琼崖》

    红色舞台剧《光耀琼崖》剧照。

    2021年4月28日至29日,海南高校首部原创红色舞台剧《光耀琼崖》在海口上演。《光耀琼崖》由256名琼台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师生参加演出,全剧生动再现了琼崖武装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丽史诗。

    红色舞台剧《光耀琼崖》剧照。

    琼台师范学院前身曾是琼崖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不仅培养出徐成章、杨善集、王文明、冯平等多位琼崖革命早期主要领导人,还是海南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地方,开了琼崖学生运动之先河。目前,该校已经启动党史学习教育“七个一”工程,“编排一部红色剧目”——《光耀琼崖》就是工程之一。

    现代琼剧《红旗不倒》

    现代琼剧《红旗不倒》剧照。图片来源:海南省琼剧院

    2021年5月26日,现代琼剧《红旗不倒》经过加工提高后在海口公开首演。该剧讲述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经历的一次“红旗倒与不倒”生死考验的故事。《红旗不倒》艺术再现了琼崖革命的峥嵘岁月,塑造“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主要旗手冯白驹的英雄形象,诠释红旗不倒的精神内涵。

    《红旗不倒》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海南省琼剧院创作演出,特邀张曼君、邓德森、林文祥、王啸冰、信洪海、边文彤、王玲、秦玉山等国内戏曲名家协同本土戏曲名家邱德群、张发长等联合创作,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符传杰、林川媚等8位主演、60多位群演,40位合唱演员组成。

    现代琼剧《红旗不倒》剧照。图片来源:海南省琼剧院

    《红旗不倒》于2018年启动策划,经过多次剧本研讨会,结合内部彩排舞台呈现情况,主创团队持续对剧本进行深入打磨,对作曲、舞美、服装及灯光等全面提升。从创意孵化到剧目创排,该剧以当代视野对革命先烈事迹题材重新思考,以创新的艺术理念和全新的表现形式传递红色文化内涵,在剧本、人物、音乐、舞美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是琼剧拓宽剧种创作之路、表现重大现实题材的探索和创新。

    《红旗不倒》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将于7月初代表海南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海南自贸港频道综合责编: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