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海南省新闻办举办2021年海南省“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推进新闻发布会。海南省旅文厅副厅长宁虹雯、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黎岳南、海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杨传喜、海南省人社厅副厅长李璟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中国城市建设网海南自贸港频道 崔晓 摄
会上发布“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LOGO,并介绍设计理念。“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项目,免费为全省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旺季上班、淡季进修、工学交替”旅游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项目自2019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海南省共有10346名旅游业从业人员被录取参加学习,为培养“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旅游人才队伍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在旅游人才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方面,为全国提供了海南经验。
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扩大
据了解,该项目自启动以来,2019年18所院校实现招生3153人,专升本层次892人,高起专层次2026人,中专层次235人;2020年10所院校录取7193人,专升本层次1577人,高起专层次5239人,中专层次377人,学员覆盖全省18个市县。2020年招生范围扩大至旅游业四个板块后,录取学员在各行业占比分别为:酒店业占比50.14%、旅行社占比21.56%,旅游景区占比14.58%,旅游餐饮占比13.72%。
人才培养结构显著优化
据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旅游业人员报考中职教育的学员共583人,占报考总人数的6%;报考高职(专科)教育的学员共7963人,占报考总人数的77%;本科(专升本)教育的学员共1742人,占报考总人数的17%。专业方面,管理类专业报考人数最多,前三名分别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
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特色改革,参加学历教育的旅游业人员在读期间,可选择参加一项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人才培养水平快速提升
培养主体更优化。对报名参与培养计划的院校进行“打擂台”答辩遴选,实施退出机制,严格把控质量关,招生院校从2019年的18所精简到10所院校,其中本科层次4所,专科层次4所,中职层次2所。
专业设置更全面。2019年共设置旅游类、管理类共10个培养专业;2020年招生专业增至14个,2021年增加16个。
课程体系更科学。截至2021年6月底,项目累计开课316门次,共19686课时,惠及49103人次。疫情期间,各校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停工不停学,多形式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其中线上教学开课172门次,累计5149课时;专家专题讲座13场次。
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完善
项目推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双导师”制,积极聘请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引入以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测试为主、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际作用。
该项目“单列单招”,创新了招生机制。海南在全省层面将旅游从业人员全面纳入学历教育体系,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的“自主招生”,由各院校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招生,鼓励旅游从业人员重返学校,回炉深造。项目还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财政补贴礼包”,争取实际效果最大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建立“政府主导、协会组织、校企参与”的全行业协调联动机制,发动5家省级旅游行业协会及10家项目招生高校,成立海南“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联盟,以联盟为抓手,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联合互动、相互促进的有效平台,实现多方共赢,切实提升旅游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人才培养模式全国推广
2020年4月25日,“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被海南省委深改办列为海南自贸港首批制度创新案例对外发布。同时,该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认可,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尤其是2021年4月份项目作为全省六个优秀案例之一,向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全国自贸区厅局级领导干部 “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培训班学员进行展示和汇报,获得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省委深改办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在旅游人才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方面,为全国提供了海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