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魅力城市
    深入斧头岭,寻觅南渡之江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魏铭纬/文 韦泽锋 金楚皓/图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对于南渡江,多少人朝夕相处,却知之甚少?多少人梦寐以见,却难窥全貌?现在,跟随我们的脚步,溯源这条海南的母亲河,一同探索流域内的雄伟奇观与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

    白沙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省的生态核心区及水源保护区,被誉为“山的世界、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位于白沙东部的青松乡斧头岭是南渡江的主要发源地,从这里开始由涓涓细流成长为滔滔长河,一路蜿蜒向北奔涌而去。我们的溯源之旅就从斧头岭开始……

    寻源

    深入斧头岭,找寻它的来处

    海拔超过1200米的斧头岭高耸入云。山中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热带雨林,这片原始森林雨水充沛,生机盎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长着数不胜数的名贵树木和药材,观赏植物更是不胜枚举,仅是幽香雅丽的兰花就有70余种。这里还生活着一种与人类在远古关系密切的生物——长臂猿,山下的村民在每个清晨都能听见阵阵清脆的猿鸣。

    在这漫山林海中,时常能听见清泉流水的回响。当地传说,南渡江的源头区域就在斧头岭的最深处,那里有一棵生长万年的秋枫树,枝繁叶茂,根茎无数,是这片山林里最古老的生命。南渡江的源水就从它的底下涌出。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一行从县城出发,汽车在盘山路中穿梭约1个小时,便抵达了斧头岭车辆能通行的最后一块驻地——子保村,从这里开始,徒步成为上山的唯一方式。这是白沙规模最小的村子,隐匿在大山之中,人迹罕至,偶见炊烟袅袅。村子不远处设有保护站,站内数名护林员每天往返山间,累了就在村子里歇息做饭,至今已有十多年了。

    雨后的山路泥泞湿滑,记者一行跟随护林员徒步进入林中,走过一条落叶堆积的山路,又穿过灌木交织的狭小山道,伴随着水声阵阵,突见一块林中高台,顿时豁然开朗,脚下赫然出现奔流在山中的清澈小溪。

    小溪从更远处的山峰间流下,水流湍急,水中遍布卵石与水草。山里人称其为“南保河”,它是附近村庄唯一可以使用的水源。人们用水管在溪中取水,导向田间地头,也用作家常饮用。

    小溪是南渡江源头的支流之一,它的来处隐匿在一片绿意葱茏,深不可测。也许再往山上走,或者就能寻到南渡江的真正源头,却无人知道它在什么方位。护林员大多是世代居住山中的村民后代,也从未有人能一睹它的“真容”。

    斧头岭的密林错综复杂,越往上走,海拔的上升通常伴随着寒冷和湿气,松涛和云雾缠绕其间,极易使人迷失方向。南渡江之源在密林之中,像是一位来去无踪的隐者,徒留声名在俗世,真迹则不知去向。千百年来,有无数能人志士入山寻踪,或许有人真的找到了它,便在这磅礴江水出生的地方参悟世事,才留下了如此动人的传说。

    进化

    鹦哥岭山系为它补充“能源”

    我们的旅程来到了白沙南开乡,一头扎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有着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绿意盎然,丛林密布。鹦哥岭的名字由来充满了浪漫色彩,因过去漫山遍野飞舞着羽毛绚丽多彩的鹦鹉而得名。这里已发现并记录到植物2000多种,脊椎动物400余种,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南渡江的支流在崇山峻岭中盘旋前进,随着越来越多新的支流汇入,这条潺潺小溪逐渐有了奔腾的气势。这条支流在鹦哥岭中有了全新的名字,当地人称它为“南开河”,它是南渡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而南渡江源头的水量多由鹦哥岭山系提供,鹦哥岭因此被称为“海南水塔”。

    南开乡位于南开河上游,为南渡江的源头区域。高峰村位于南开河水系最上源,顾名思义,就是建在高山上的村子。村中设立着鹦哥岭自然保护站,站内的护林员都来自这个村庄。每天清晨,他们驾驶着摩托车穿过茂密的丛林与泥泞的山路巡山,当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山野时,便代表着这支特殊的“骑士团”又越过了一座山头。

    即使是最勇敢的“骑士”,在鹦哥岭乱石嶙峋的山间行驶也要格外小心,在落差较大的石坡前,不少护林员都曾栽过跟头。但经过重重险阻后,一条河谷便呈现在眼前:四面环山之下,南开河带着无法阻挡的态势在这里急转弯,经过漫长岁月冲刷出开阔的河床。

    这里河水如镜,河床上遍布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有的岩石很平滑,棱角分明且规整,犹如一块块经过打磨加工的巨大染色木板,或平躺或竖立在河床上,让人赞叹自然造化之功的神奇。

    摇曳的树影中,依稀可见河谷对面的峭壁。巨大的峭壁像从天边直插入谷,湿气给山林披上了蒙蒙的水雾,结合空气中的化学成分,在石头上形成了奇异的景象——黑色斑驳的外表如同山水间灵动的壁画。这就是著名的南开石壁,盛名享誉海南,其雄伟壮观的景象动人心魄,但很少有人到此观赏。除了以险恶山路与河水作为天堑,保护区内也禁止游客前往。

    远道而来的斧头岭支流汇集在这里,鹦哥岭优秀的造水系统又补充了大量的水源,南渡江终于有了初步的样貌,它如同一位充满生命张力的年轻人,正昂首阔步地奔向远方。

    讲述

    鹦哥岭护林员符建才:

    保护鹦哥岭,就是保护家园

    符建才是白沙南开乡鹦哥岭上的一名护林员。

    白沙全境几乎都是山地,他的家乡南开乡更是险峰峻岭众多,南渡江的支流南开河从鹦哥岭上蜿蜒流下,滋润了沿途的林地与村庄。然而,在雨季时南开河会一改往日的“温柔”,河水“蛮横”涌向周遭的土地,淹没田地和庄稼,也会给村民们出行带来很大麻烦。

    他们这里人尽皆知的“七勇桥”故事,就与南开河有关。

    符建才说,过去南开河上几乎没有一座桥。2005年,一次山洪过后,大水淹没了附近的农田,农民辛苦栽种的农作物毁于一旦。当时有七位来自不同村子的农民,自发地搬来山间的大石头在河流的边缘垒起高坡,在南开石壁附近垒出了一道石桥,给出行的人们提供了方便,也大大限制了河水的危害。后来在石桥的基础上,当地政府重新修建了一道更坚固的桥,人们为了感谢曾经甘于奉献的七位农民,便将这座桥命名为“七勇桥”。

    “这个故事,也是我想当护林员的原因之一。我觉得,‘七勇桥’的故事应该唤起人们的警惕。人们靠山吃山,傍水用水,但如果不好好保护,这些资源总有用尽的一天。无止境的砍伐与偷猎,只会给鹦哥岭带来贫瘠,随着水土流失,山洪只会愈演愈烈。”符建才这样说。

    “2005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我们组建了一支护林的队伍,那时候还不到十个人。我们每天清早从家里出发,在山坡上集合,然后徒步翻越山头巡逻。2007年,保护站成立后,队伍扩至数十人,管理的范围也大大增加,我们的任务已不仅仅是巡山,还要为山上的林木与动物做好登记和保护的工作。为了认清楚那些数量繁多的动植物,我们一边巡山,一边学习。”符建才说,这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鹦哥岭,虽然累,但是值得!

    链接

    鹦哥岭的博物馆

    天下的动植物博物馆不胜枚举,而藏在热带雨林里的动植物博物馆,你见过吗?在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鹦哥岭片区里,正藏着一座集众多珍稀动植物标本的博物馆——海南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这也是海南省首座热带雨林野生动植物博物馆。

    据介绍,海南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867.4㎡,是一座集科普宣传、科学研究、物种繁育、野生动物救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教育科研基地,展出了大量表现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动物标本,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圆鼻巨蜥、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蟒蛇、豹猫等,令参观者如同置身于山林之中,流连忘返。

    该馆藏有1万余件动植物标本,目前已展出约1000件。馆内分设了雨林展区、植物展区、两栖爬行类展区、兽类展区、鸟类展区、昆虫列类展区等,以及黎苗族展区等。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