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30日,2021国际调解高峰论坛在海口成功举办,期间,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知识产权调解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宣告成立。据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副主席、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主席马浩介绍,“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力助推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中国城市建设网海南自贸港频道 崔晓 摄
“从国家战略上来看,‘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仲裁、调解、公证和维权援助体系。”马浩告诉记者,近日,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纲要中也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体系。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就是贸促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求、参与构建国家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
“从实践上来讲,企业有‘刚需’。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绝大部分其实是解决知识产权创造者与使用者之间商业利益的平衡问题,而传统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耗时长、成本高,最后往往是双输的局面。”马浩认为,此时,企业特别需要有一个既懂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又懂商业的人快速帮助双方达成利益平衡,这才真正是双赢的局面,也有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有助于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建设,有助于知识产权诚信社会建设。
据了解,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在全国设有59个分中心和90个多办事处,在国际上建有21个多双边联合调解机制。此次成立的“委员会”由来自中国、欧盟、美国的10名国内外专家组成,除充分考虑了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外,还从不同地域及文化等方面考虑了国内外商事主体的不同需求,可以让中外主体共同选择信任的调解员。“10位专家里既有我们最高法的前法官,还有国内外知名院校高级学者、知名知识产权律师、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工作者、调解理论研究者。”马浩如是说。
“我们的知识产权调解规则吸纳了先进的理念,是国内首个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调解规则。”马浩介绍,在起草相关规则中借鉴了包括《民法典》《WIPO调解规则》《ICC调解规则》《联合国国际贸易法会国际商事调解规则》《新加坡调解公约》《商事调解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等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力求规则与国内外最新法律法规相适应。同时,邀请了国内企业和跨国企业代表,听取其从用户角度对规则的意见建议,之后我们着重对企业关心的成本、时间、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希望能助力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