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好消息从儋州工业园传来,首台搭载华为鲲鹏处理器的“东华鹏霄”品牌国产化电脑在该工业园东华儋州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正式下线,标志着项目首条生产线完成试产。
这条生产线有何特别?“东华鹏霄”国产化电脑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8万台(套),产品涵盖国产化终端电脑产品、服务器,是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的技术结晶。
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深圳与儋州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深儋合作“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儋州工业园,使其成为儋州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样板间”的重要载体。
1
新成果不断涌现
“未来,笔记本和服务器都会在这条生产线上投产下线,后续我们还将引入‘东华鹏霄’、品牌政务一体机、‘无证明城市’设备、通信设备等先进生产线,进一步丰富‘东华鹏霄’品牌产品。”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儋州分公司总经理徐陶然说。
“取得新成果”的好消息,如今在儋州工业园已不少见,但若回到5年多以前,这座工业园还全然不是如今这般厂房林立、硕果频出的样子。2020年以前,园区企业共27家,其中18家处于建成但停产状态,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动能不足,企业难以落地形成投资。2020年,儋州工业园与深圳市盐田港集团(现更名为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和运营。园区嫁接深圳优势资源,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打造深儋产业合作新模式。
“儋州工业园已同深圳构建起‘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国资平台—智库—企业’的全链条合作体系。”儋州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郭铁如介绍。
2020年起,深圳港、深农集团、华润创业等深圳龙头企业陆续落地儋州。2021年,东华鹏霄产业园项目入驻儋州工业园,打造集产业孵化、软件研发、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服务、智能制造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集聚区。
深儋合作以来,新项目、新成果不断涌现。由儋州市人民政府与深农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海南(儋州)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进一步畅通儋州农产品“出岛出海”渠道,会上意向签约额达23.6亿元。采用华为“一秒一公里”的全新液冷技术的深儋光储超充一体化示范站投入使用,让新能源车主感受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效率。
2
新朋友陆续加入
“在家吃火锅,就找锅圈!”带着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7月7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集团)与儋州工业园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成为了工业园里的“新朋友”。锅圈集团将在儋州工业园投资5亿元,打造占地150亩的国际食品产业园项目,这也是该公司的首个产业园和国际食品加工项目。
落户“首个”,儋州有何吸引力?锅圈集团董事长杨明超介绍,港口区位、产业集群、进出口政策、营商环境等都是优势。“我们将通过国际食品产业园项目,推动国内的好食材‘一站式’出海。”杨明超说。
“新朋友”不仅丰富了产业生态,还带来了日益扩大的“朋友圈”。7月31日,儋州工业园联合锅圈集团赴定安南国健康产业园考察,三方围绕协同路径及合作细节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园区积极对标先进,携手深圳港集团提升管理水平,推行‘一站式’企业服务,从注册登记到开户办税,全程代办,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即成’,极大降低了企业入市门槛。”郭铁如表示,儋州工业园将做好全流程、全天候的“办事员”和“服务员”。
3
新空间加速升级
“看这栋楼整体的设计,像不像一艘帆船?”近日,来到位于儋州环湾新区的深儋科创中心项目现场,中建六局八建公司深儋科创中心项目负责人指着18层高的主楼介绍道,该项目正在进行砌筑及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深儋科创中心项目由儋州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该园区和深圳港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负责整体运营。“项目创新应用三维建模、BIM协同平台等技术,精准控制钢结构、幕墙、超危大梁筋等复杂结构及节点,攻克施工难题。”中建六局八建公司深儋科创中心项目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深儋科创中心项目以“千年古盐田开拓进取·航海船舶扬帆起航”为设计理念,巧妙融合了儋州文化底蕴与深圳创新精神——这正体现了该项目的定位。深儋科创中心项目是深儋合作在城市建设中的第一个项目,主要嫁接深圳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的资源优势,将聚焦数字经济、食品加工、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引入上下游产业。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深圳、儋州合作科技创新中心和海南自贸港国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海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门户”。
“深儋科创中心采取‘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入驻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儋州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儋科创中心建成后,将以此为空间搭建深儋两地技术交流的平台,与深圳的产业园区、创新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进深圳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优势,带动儋州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