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剑
今年的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实际增长12.0%;同时,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7%,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整体上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发力,各个城市消费市场稳步恢复,明显拉动经济增长。在此情况下,国家提出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旨在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使其成为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筑牢消费基础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打好城市经济建设基础,建立健全第一二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提质飞跃,增强第三产业竞争优势,培育市场新业态,造就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加社会消费热度,不断提升区域人口购买力,不断扩大消费规模和市场活力;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打造良好消费环境,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多措并举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发展,创造人才引进良性通道,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为城市创造科学合理的人群消费结构,筑牢城市消费基础。
提升国际化程度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此次,之所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这五座城市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因为这些城市有一显著特点,即国际化发展程度高。通过不断深化城市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城市进出口规模,扩增国际化消费渠道,提升国际商品和国际服务质量,城市内外知名度才会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才会不断增强;通过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及服务,吸引集聚全球消费资源,不断提升消费功能和能级,加快培育本土知名品牌,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畅通国内外市场循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逐渐形成并融合发展;此外,创新城市国际消费融合机制,深化城市间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大中城市国际消费服务水平,优化城市国际消费环境,才能不断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创建优势。
增强特色优势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可以提振国内经济、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还可以实现消费升级、实体商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因此,通过改善城市环境,加快城市更新,完善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建立健全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基础才能筑牢。此外,增加优质商品和特色服务供给,提升城市经济品牌优势,加快城市商业街提档升级,改造提升步行街,打造优势互补、特色凸显的消费地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智慧消费商圈;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打造商旅文体联动项目,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推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文旅消费产品;发挥地域优势,抓住地域特色,促进传统百货店、体育场馆、闲置厂房向符合本地居民消费文娱、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消费体验、休闲娱乐、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发展载体转变,不断夯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消费优势。(作者系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