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剑
我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目标,被首次写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实现“双碳”目标,要求瞄准绿色建设,发展更多绿色化的基础设施项目。
基础设施与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其种类繁多、覆盖范围广、耗材量大等特点,如果基础设施领域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将会对全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绿色化质量有重要提升作用。
城镇基础设施需绿色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高达63.89%,今后,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从以往的规模扩大转向质量提升。存量优化的提质增效中,基于城镇的生态修复和建设将是重点内容。
在不断适应新型城镇化需求之际,应结合绿色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上下功夫,处理好污水、垃圾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建设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其监管及经营许可管理。此外,要提升城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交通基础设施需绿色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网,各级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空港也在蓬勃兴建中,交通强国建设不断推进。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对实现基础设施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应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合理避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积极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空港;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温拌沥青、智能通风、辅助动力替代和节能灯具、隔声屏障等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产品;加大工程建设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疏浚土等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城乡基础设施需绿色发展
城市和乡村,承载着百姓的生产与生活,通过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才能持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城市,应统筹城市发展和安全,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开发强度,鼓励城市留白增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创建绿色社区,发展绿色建筑;建立健全城市评价体系,开展“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完善城市生态基础建设。对于乡村,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通过生态基础设施联通城乡及生态廊道;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农村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危房改造等;建立乡村建设生态评价体系,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乡村环境。(作者系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