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生产的“压舱石”“定盘星”。海南日报记者10月18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我省通过多项创新机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跑”,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9万亩。2019年至2020年我省建设任务90万亩全部超额完成,2021年建设任务40万亩形象进度51.8%,比正常时序进度快约30%。在上半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中排名第一。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设施实现了涝能排、旱能灌,粮食生产稳产、高产的目标。在东方市感城镇宝东村,以“万亩感恩平原”为核心区建成高标准农田,土地租金普遍提高到每亩1200元,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三亚市9.59万亩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助力南繁科研技术事业做大做强,有力促农增收。
资金保障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我省保障财政资金投入,2019年至2021年,全省累计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34.1亿元,建管投入逐年提高;另一方面,保障社会资金投资机制,在海口市探索“政府+企业”合作建设模式,在东方市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建后补”试点,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项目管理上做到“两强化”。一是强化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去年11月,省农业农村厅已部署2021年度项目储备工作,通过“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查找出连片100亩以上的耕地近1.2万块约296万亩。二是分批向18个市县下放农田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权限,指导市县落实农田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农业农村部门监管职责和项目法人单位日常管理职责,理顺项目管理机制,加大推进力度。
多项创新举措,让我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由“滞后”转变为“领跑”。2019年至2020年,全省建设任务完成率102.7%,2021年项目提前6个月开工建设。
高标准农田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至2021年共建设342个项目,覆盖面积130万亩,建设机耕路约1200公里,灌排渠道约2500公里。项目区农田设施显著改善,农业生产综合保障明显提升。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管理。全省已建立85个土壤质量监测点,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32个、县级35个,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络体系。2020年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72,同比提高0.12个等级。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农业农村部门将科学精准选址落地,推动项目连片建设,严格项目建设标准,创新拓宽投资渠道,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