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综合新闻

    “七分之一”保卫战——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侧记

    2021年07月12日 14:48:17

    新华社海口7月9日电 题:“七分之一”保卫战——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侧记

    新华社记者陈凯姿

    桃花水母,像柔软透明的小伞般悠然浮动。当这种“资历”比恐龙还老的极危物种,在海南热带雨林的一些水域相继被发现时,海南热带雨林又多了一个神秘的“生态符号”。

    中华睑虎、尖峰水玉杯、吊罗山薹草……自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这片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的“物种户口簿”上,新添了19种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的动植物。

    过去,海南热带雨林因处于不同保护地,被划分为多个独立管理区域,存在保护空白地带,加上人类活动干扰破坏,割裂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近两年来,海南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施生态搬迁工程,打响了占海南岛陆域面积七分之一的热带雨林“保卫战”。

    “当人类还是史前地球上的流浪者时,它们就已存在。”这是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对海南长臂猿的介绍。5月30日,霸王岭林区,红外相机首次捕捉到一只海南长臂猿下地活动的镜头;去年,一幕母猿怀抱幼崽的画面在东崩岭被拍下,由此证实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5群33只。

    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越来越多的好消息,源于海南对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的加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园处负责人洪小江说,海南已编制完成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廊道建设方案,计划将整个海南中部山区串联起来,让包括海南长臂猿在内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获得拯救性保护,拥有更广袤的栖息天地。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核心保护区边界,为了既能监测动植物,又能及时发现“入侵者”并发出警报,电子围栏和实时监控设备已试点安装。今年6月,海南还启动了“智慧雨林”项目,以更好地监测野生动物种群分布和增长情况。

    据初步统计,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记录到野生维管束植物3653种,陆栖脊椎动物540种。

    “从热带雨林本身来说,海南热带雨林的保护价值是非常高的。因此,对于它的保护和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角度考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域委员会主席马克平说。

    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核心保护区全部实现封山育林。与此同时,海南完成了试点范围内人工林资源调查,计划用多种方式使经济林退出核心保护区,还通过补植和更新树种,进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人工辅助修复。

    随着霸王岭林区两处水电项目完成清理以及小水电、矿业权等退出机制方案的制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核心保护区再无新增开发项目或经营活动。

    对于热带雨林,有人居住的区域,往往会是生态敏感和脆弱的区域。核心保护区居民实施生态搬迁,才是对雨林真正的“保卫”。

    白沙黎族自治县高峰村,是海南首个实施和完成生态搬迁的自然村。站在新村一幢幢黎族风格的小别墅前,老支书符贵春感慨:“要想保护雨林,人就得离开大山。”

    2020年3月,海南印发生态搬迁方案,确定在2021年底前,完成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核心保护区内共11个自然村1885人的生态搬迁工作。搬迁后,农村集体土地得到规范流转,农民“离乡不失地”,还能跨区域安置就业,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现在,高山居民越来越少,护林员越来越多。51岁的吊罗山热带雨林护林员陈学波,每天“打卡”巡逻10多公里,巡护着4000亩热带雨林。

    海南热带雨林正成为托起海岛生物多样性的方舟,这让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理事、昆士兰大学教授马克·霍金斯等专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海南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或将成为全球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模范案例,可为更多的热带雨林保护修复项目提供经验。




    来源:新华网责编:齐国宝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