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高端访谈

    剑言城市 |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 提振经济韧性活力

    2025年04月18日 18:07:41

    文/王克剑

    城乡融合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更是促进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动力。

    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新时代城乡融合并非简单的城乡一体化,而是强调城乡之间平等、互利、共生的关系。

    城乡融合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我国通过走城乡融合之路,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使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同时,通过走城乡融合之路,促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显著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促进了消费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此外,通过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

    尽管我国城乡融合之路越走越顺畅,不过,城乡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要素流动的不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薄弱等因素仍是制约城乡融合进程的绊脚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活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农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城乡融合提供政策支持……

    城乡融合的核心在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使农村劳动力能够顺利进入城市就业,同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下乡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在劳动力、土地、资本等方面齐发力,进一步畅通城乡融合之路。

    城乡融合需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以现代化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城乡融合离不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平。同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流入农村。

    城乡融合需要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制定相关政策,为城乡融合提供保障;通过加强政策协调,促进城乡政策与财政、就业、产业等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畅通城乡融合服务经济发展之路。

    城乡融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丰富创新政策“工具箱”等路径,为城乡融合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城乡经济共同繁荣,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韧性与潜力。(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责编: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