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综合新闻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免密支付”不得默认开通

    2025年11月12日 17:51:19

    记者今天(12日)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了解到,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免密支付”业务通过简化支付流程,大幅缩短了交易时间,提升了用户的支付体验。在提高便捷性的同时,部分支付服务主体在业务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一些用户也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开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服务主体、广大用户发出倡议:支付服务主体应进一步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

    一是规范授权管理,确保用户真实意愿。在用户开通环节,严格审核用户身份信息,通过显著页面完成用户开通意愿确认以及“免密支付”协议签订,杜绝默认开通行为,充分保证用户开通“免密支付”业务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全面评估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和业务承受能力,以显著方式展示业务核心条款,审慎为老年人开通“免密支付”功能。

    二是强化商户风险管理,提供限额管理功能。根据商户经营情况、业务场景、风险信息等合理确定“免密支付”商户开通范围,避免为高风险商户开通“免密支付”服务。结合经营特征等情况,针对性设置商户“免密支付”交易限额。

    三是加强交易环节监测,防范资金损失风险。通过风险模型搭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当用户的交易模式与日常消费习惯发生不符等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拦截或二次验证,防范用户资金损失风险。

    四是加强用户权益保护。提供高效的投诉处理流程,切实保障用户权益。若用户不再继续使用“免密支付”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通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实时或定期主动推送“免密支付”交易相关信息,在显著位置提供相关信息一键查询功能,提供“免密支付”一键取消功能。

    五是做好业务跟踪与规范,重点关注资金损失、服务纠纷等情况,并及时妥善予以处理。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还提示用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强化手机设备和账号安全防护,可通过启用双重验证或定期更换密码等方式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二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警惕营销陷阱,避免在公共设备留存支付信息;

    三是定期检查免密支付签约情况,关注交易提醒,发现异常及时冻结或关停账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责编: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