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化视界

    百年考古:复原碎片里的千年图景

    2021年06月07日 16:04:16

    “考古”,既古老又年轻。

    就词源来说,考古是一个久已有之的词语,早在宋代,就有吕大临编著《考古图》专门记录收藏于皇家和民间的古代器物。然而,作为学问的考古又十分年轻,在中国,它只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古人眼中的“考古”重的是“古”,他们所关心的是一样器物的年代与价值;而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考古所看重的是“考”,他们更关心的是器物背后所蕴含着的历史背景、社会语境、思想资源。

    2021年,中国考古迎来了其百年华诞,对于一个人来说,百年已经是一生,对于一个学科来说,百年已经足够它从幼稚走向成熟,而对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来说,百年还太短暂,还有太多的奥秘尚待发掘。但是无论如何,短短百年,中国考古所做出的成绩已经足以炫人眼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也从历史的地层中被不断发掘,向世界展示着东方古国的文化底蕴。

    作为起始的仰韶

    中国考古诞生于1921年,那一年,河南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震惊了全国,村子的名字叫作“仰韶”。

    仰韶村以韶山得名,村庄坐落于韶山之下,仰头即可见韶山,故称“仰韶”。而“韶”则是夏商周三代进行重要祭祀庆典时所奏的音乐,孔子在欣赏韶乐后,曾评价称“三月不知肉味”。当地村民一直有传说,称舜帝曾经在这座山上奏韶乐,以礼乐教育黎民百姓。

    传说终究归传说,要验证仰韶悠久的历史,还需要实地发掘。1921年,在中国地质调查所、河南省政府以及仰韶村所属的渑池县政府的支持下,曾经主持过周口店人类遗址发掘的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开始组织一支队伍对仰韶村进行发掘,而很快,埋藏于地下的大量精美彩陶重新现世,陶器上的人型、鱼型的花纹也仿佛从历史中游进现实,游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血脉。而仰韶村的这一次考古发掘也成为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起始,揭开了百年中国考古的序幕。

    仰韶文明的发掘之所以能够开启中国考古百年历史,其原因则是在于这是在中国土地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活动。中国人好古,历代文物更是文人雅士案头的必备,也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虽然历朝历代对偷坟掘墓大都有着严厉的惩罚措施,然而摸金倒斗之事仍是不绝如缕。中国古代所谓“考古”,其实大多是在破坏古代遗址。而仰韶文明的发掘一开始就旨在保护,而且是经过政府层层审批的。从国家到地方,从考古的规划到发掘的善后,层层监管,各有分工,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古代遗址,也为后来的考古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规范案例。也正是如此,在《文物保护法》有关考古发掘的条文中,一开始就是“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另外,仰韶人类遗址的发掘也正式宣告中国的考古从文人墨客的雅兴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门学问,考古学、地质学、人类学在这次考古中被紧密结合,将中国考古事业引向了体系化、学科化的道路。

    兵马俑。(资料图)

    百年中国考古的成就

    中国考古百年成就斐然。从仰韶人类遗址的发掘开始,中华文明史上的许多传说神话都通过历史现场的发掘被不断印证着,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故事,很多都能在历史的遗迹中找到印证。二十世纪是中国经历苦难走向辉煌的百年,在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自信的过程中,考古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百年间,中国考古的发现数不胜数,很多发现已经走出了学术领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所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

    兵马俑:1974年,在陕西临潼,一位村民在秦始皇陵附近打井时,发现了几个破碎的陶俑,这些陶俑几乎和真人一样大小。村民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一个旷世奇迹浮上了地表,不但成为陕西乃至中国的骄傲,而且震惊了整个世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数次参观兵马俑,并称从这些古代陶俑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古老文明,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曾侯乙墓中的编钟。(资料图)

    曾侯乙墓:在春秋战国,礼乐有着能与律法等量齐观的重要性,这点从成语“礼崩乐坏”中就能窥见一斑,而至于礼乐是什么样的、礼乐的崩坏究竟是如何表现的,人们一直缺乏实物来佐证。1978年,随着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发掘,这一切都呈现在了世人面前。曾国作为一个诸侯国,竟使用与周天子同等规制的“九鼎八簋”,这正证明了先秦规制严格的礼乐正在走向解体。曾侯乙墓的发掘不仅挖出了编钟、冰鉴等一批精美铜器,更挖出了礼乐解体初期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

    马王堆汉墓一号墓T型帛画右上角太阳中的金乌。(资料图)

    马王堆汉墓:在长沙近郊的马王堆,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汉墓,这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从墓中不仅发掘出了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五彩斑斓的漆器、象征权利和地位的轪侯之印等文物,还发掘出了利苍夫人辛追的尸体。当这位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老妇人再现人间的时候,考古人员一方面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则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如何让辛追夫人“永垂不朽”是对中国考古能力的一次重大挑战。而最终,中国还是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考古能力,马王堆辛追夫人和数以千计的文物的成功保存堪称是考古学上的奇迹。

    三星堆遗址:要说最近最吸引人目光的考古事件,非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莫属,三星堆遗址从1930年代开始发掘,一直到最近,仍然有太多的谜未解。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奢华的黄金面具、巨大的立人铜像和神树、令人费解的纵目人像,都在向人们展示着那个“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的神秘与辉煌。


    华光礁1号沉船展。(资料图)

    再现古文明的琼崖考古

    海南地处中国的最南端,长久以来,岛内文化发展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文明遗迹被发现,大大改变了人们对海南文化的认知,而那些水下和岛屿上的考古工作,不仅是对文物的发掘、对古代文明的再现,更是对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捍卫。

    1996年,海南渔民在西沙永乐群岛光华礁附近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商船,后经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相关部门的发掘,这艘南宋时期的外贸商船得以重见天日,并被命名为“光华礁1号”。在船上,发现了上万件宋代瓷器,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不仅如此,光华礁1号的发现也向周边国家证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对南海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历史无言,却在昭示着一切。

    而在最近由一群著名作家到海南实地探访写作的《海南日记》活动中,许多作家都对万宁神州半岛到陵水一带的沙丘遗址充满了兴趣。沙丘遗址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遗迹,展示了人类移民的步伐,而中华文明则在这些古人们不断前行的步伐中得到赓续。

    原标题:百年考古:复原碎片里的千年图景


    作者:吴辰

    来源:海南日报责编:齐国宝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