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二题
■ 胡竹峰
◎访古记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古人的静候真风雅,好在有黄梅雨,好在有池塘蛙。昨日午后,自皖来琼,行程一再延误,人声嘈杂里无所适从,生生候到夜过半。
近年来海南多次,须臾便至。像《云头送子》里的戏文说的那样,祥云起,呼雷闪电,霎时我过了万水千山。旧时车马劳顿,一路少不得辛苦,真要风餐露宿,远不如今日神行。车马人间,定有另外的况味,到底令人生畏。苏轼当年发配儋州,以为生还无忘,内心亦蒙有尘霾。
晨起即自海口赴陵水。地方志上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陵水属象郡外徼。徼意谓边界、边境,钱谦益说徐霞客足迹深广,极于牦徼外。古书中常有徼人、徼外、徼亭、徼塞、徼障的字样。来到陵水,就是徼人,就处徼外了吧。当我在陵水海边,看看更远的海,看看身侧的山,只觉得别的地方是偏远僻静的。
看过几处遗址,内角遗址、莲子湾遗址、坡落岭遗址。玩笑说,此地名字有坡字者不能来,友人不解。《三国演义》记庞统事,正欲兵进雒城,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心下甚疑,勒马问此处是何地,有新降军士指道:“落凤坡”。庞统大惊:“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速速令兵丁后退。岂料已然不及,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可怜庞统连人带马,被刘璋军士乱箭射死于坡前。山西阎锡山字“伯川”,据说他不敢去洛川,转到宜川。后来要驻军山西吉县南村坡,南村坡谐音是“难存伯”,改地名为克难城,方才心安。
每每看遗址、博物馆之类,难免觉出肉身的渺小与易朽,枝枝节节指向一个个人,人却烟消云散、尸骨无存。存与不存都罢了,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人生守着一个有,最后眼睁睁看着渐渐变为无。
莲子湾的海滩上,一个少年聚沙成堆、自得其乐。有青年男子携新妇在海滩漫步。不远处,几座坟茔凸在那里,墓碑上还有鲜红的文字,坟头早已长满荒草。生命就是如此无声无息,花开花落。生命也是如此各自悲欢各自情仇。走过这些个遗址,古人的痕迹如同一杯清水浇在沙丘上,看得真切,却寻不回多少湿润的过往了。
天气晴好,头顶大块的云,白得像新出蒸笼的米糕。海风吹过,有浑厚的清凉,肉身飘飘欲仙。遗址上空总感觉有时间之神一声无奈的喟叹。得闲看看博物馆,看看古遗迹,仿佛清凉剂,会让人内省很多。在时间面前,世间的傲慢、贪婪、嫉妒、饕餮、愤怒、倾轧、战争,甚至权势,都像一个笑话。
一个人与世无争,其实是与自己不争。为所欲为欲也累,到头不过土山堆啊。
今日天气炎热,适合晾晒。午后略有空闲,将衣物一一洗净挂在阳台上,像少年时候的时光。阳光晒过衣物的味道最好闻,好闻的还有苹果香,四月河岸边草木的生气飘过,巷口人家芙蓉菜饭香,松木柜子的气息,磨墨时散发的味道。
◎落笔峰下落笔洞
落笔洞在落笔峰下。去落笔洞,一段山路,两旁植被茂密。刚入野径,前边大树上,一只鸟悠长地叫了一声。欲辩其类,它却扑棱棱转身飞走了,惊得青枝一颤,露珠如雨,洒落树下,满面清凉。
渐行渐深,山林静寂,鸟也无声了,一颗又一颗露珠停在枝头、叶间、青藤。小时候最喜欢露珠,看各种瓜果蔬菜上的露珠,茄子上的露珠发紫,南瓜上的露珠翠绿,豆娘翅膀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如水晶。
古诗有太多关于露珠的句子,《五灯会元》上说“溪花含玉露,庭果落金台”,字字写实,字字禅意。花蕊里含着一滴露珠,在风中摇曳。庭院里的果实熟了,落在台阶上,清脆的声音击破空气。露珠以荷叶为最。有一次去湖边玩,大清早,一池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不沾一丝风尘。
陶渊明说:“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温庭筠说:“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夜深露重,露的意味凝重了起来,有秋思。
露珠的世界很小,听了一夜草叶心事,听了一夜松针心事,听了一夜瓜果心事。心事装得太多,一触即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然界的美,要摒除世俗的喧嚣,心灵在极度的宁静中才能发现。这一次看落笔洞,满眼的露珠,令人欣喜。露珠差不多只存于记忆了,多年未见。小时候在乡下生活,安静的晚上,总喜欢一个人站在月光下感觉露意。
露珠有药用,乡下有人患眼疾,清晨取竹叶上的露珠擦洗。《红楼梦》中薛宝钗平时吃的冷香丸,配方里有露珠。
一路看绿色看露珠不绝,不多时到得落笔洞前,悬崖高耸像一只竖起的冬瓜,下面是落笔洞。洞本为远古先民避身场所,发掘出人兽化石若干,并有诸多石制器具,人入内即有阴凉感。落笔洞三个斗大字赫然,为成吉思汗曾孙云从龙书写。
云从龙的名字有意思,语出《周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因为汉人寄养,故易名改姓。史书说忽必烈令他入琼抚黎,至元十七年,升为昭勇大将军,得授虎符,任海南道宣慰使。三年后,他来游玩此洞,蒙元大举伐宋,刚刚完成霸业不久。云从龙心里想必还回荡有豪气,兴起留墨,铭刻了这一笔胸襟。
洞中有元明清三朝石刻十块,云从龙的手迹最为磊落抖擞,难得有金石气,有马背气,有将军气,更有英雄气,间架抱得紧,笔画走得开,南宋时人难见这样的脉象。石刻多为诗作,写旧人心性,一句“谁知落笔辟,崖中风起烟”十字独得风流,惜无头无尾,不知何人所作。另有元初许源一诗颇见奇崛,有真趣:
袖拂山风上翠微,
仙禽窥我恠儒衣。
岩扃石壁真奇趣,
烟盖云憧似远围。
彩笔不随仙子去,
青风空伴野云飞。
我来续就承天赋,
铁笛一声鸿雁归。
落笔洞不大,洞底平石如砚台,高处有两根向下垂吊的钟乳石,形似悬笔,据说过去笔尖滴水不断,今仅存半截残迹。人在洞里走着,心想,何时能修得如此一支大笔。大笔作大文章,是我的追求。尽管那笔尖已秃。八大山人晚年喜欢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字体大小各异,字幅淡雅随性、隐逸奇妙。金农也以秃笔作漆书,迟涩中畅达、险绝处自然。
入得一回落笔洞,不知能得几分秃笔意思呢。就这样,人疑惑着离开了落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