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化视界

    黎乡人才符继珍:经纬人生 做好黎锦的守艺和传承人

    2021年08月17日 11:33:08

    传承“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她从娃娃抓起,精心培育众多中小学生学徒。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她倾力传授黎锦技艺,让更多人创收脱贫。挽救黎族民间濒危技艺,她助力失传的龙被技艺重现人间。她就是黎锦制作南海工匠、白沙县第二届优秀民间艺人——符继珍。

    潜心学习 继承传统。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符继珍参加县里组织的双面绣培训,从此,打开了她对黎锦的兴趣之门,坚定了学习黎锦的心。往后,符继珍主动学习黎锦历史和黎族文化,找寻、拜访本地多位老手艺人指导,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学习好黎锦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学习,符继珍成为了县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项目非遗传承人。在白沙县如火如荼地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符继珍还被聘为黎锦授课老师,启蒙孩子们的织锦意识,传授他们织锦技艺,培养黎锦的新生力量,让黎锦文化薪火相传。


    “黎锦是黎族人的民间织锦,也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学习黎锦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每次织锦仿佛都在和先辈交流,我们的黎锦文化太博大精深了。”符继珍的技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还有幸参与到了龙被的制作中来。龙被,作为黎锦中的精品,目前存世的成品寥寥无几,白沙县文化馆馆藏仅有3幅,在民间也鲜少见到,且黎族龙被的制作技艺由于种种原因,已失传多年,要复制起来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发扬传统,符继珍被邀请与白沙县里其他4名县级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一起复制龙被。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和理想,除日常工作生活外,剩余时间符继珍都与其余传承人一起,研究如何绣制龙被。终于,历经十个月,这个作为在我省尚属首次的辛勤“结晶”问世,立即引起了轰动性的社会反响,得到了大家的一直好评。

    多年来,符继珍潜心专研传统技艺和图案,积极把这些历史符号织绣进日常生活中。她成立的白沙润妹黎锦手工坊专业合作社,免费培训前来学艺的妇女们,用黎锦制作创造出服饰、艺术装饰品、生活用品等,尽力让民族文化普及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来这里继珍姐免费教我们如何织黎锦,我们可以学到一技之长,能把我们织好的作品拿去卖,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能让我们通过黎锦脱贫致富。”白沙润妹黎锦手工坊专业合作社的脱贫群众符毓卿说道。

    在符继珍和像符继珍一样的黎锦传承人的带动下,白沙的黎锦文化和氛围也愈加浓厚。“白沙县里对黎锦的保护,我全看在眼里,黎锦技艺一度差点后继无人,到如今蓬勃发展,这与大家的努力密不可分,传统文化从我手里一针一线传给他们,我十分欣慰。”从成为“接棒人”,到变成“递棒人”,黎锦技艺传承的“接力棒”终归还是需要代代不停地传递下去,这也是符继珍所期望看到的。

    回顾往昔,作为一名有着执着信念将本民族文化继承和传承的手艺人,符继珍说,她将追随老一辈人的足迹,坚定不移地把黎锦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中共白沙县委组织部 责编:齐国宝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