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化视界

    海报深观察 海南黎锦:走出“馆门”天地宽

    2022年07月07日 10:52:10

    走出“馆门”天地宽——“跨越‘三重门’,黎锦向未来”系列观察之一

    黎锦是中国最古老的棉纺织品之一,被誉为承载海南黎族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海南持续加强黎锦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我省出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黎锦及周边产品开发实现生活化、时尚化、国际化,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文化名片。古老的黎锦,亟待焕发出新生活力。如何让精美的黎锦跨出“馆门”“岛门”“国门”,从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海南岛走出中国,向世界分享黎族民族文化,是眼下需要破解的新命题。

    海南日报今起推出“跨越‘三重门’——黎锦向未来”系列观察报道,探寻黎锦发展的新路径。


    黎锦围巾。

    6月28日至7月1日,2022年(第二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在海口举行。作为此次文化周“重头戏”,“锦绣世界——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收获了业内人士与社会公众的好评。一幅幅精美的黎锦展品,让人们赞叹不已。

    “黎锦的确美丽,的确惊艳。但是,如果它不融入现代审美进入日常生活,寻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那么,它也仅仅是让我们自己惊艳而已。”站在黎锦展品前,海南黎锦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五指山市香兰黎族织锦传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香兰若有所思地说道。

    走进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一幅幅具有浓厚历史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黎锦藏品令人印象深刻。这里收藏着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黎锦精品,是海南展示黎锦文化的重要场馆之一。“越来越多人来这里欣赏黎锦,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一点。要让黎锦‘走’出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认识黎锦、欣赏黎锦、使用黎锦,这才是我们保护黎锦的根本目的。”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罗文雄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刘香兰和罗文雄的话,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问题:黎锦如何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黎锦图样。

    困局

    销售渠道有限

    本地居民买得少

    7月3日,山西游客尹成杰在省博物馆海博堂挑选着印有黎锦元素的手账胶带纸,色彩斑斓、不同纹样的胶带纸让他爱不释手。“在海口玩了几天,逛了省博物馆、省图书馆、骑楼老街等地,看到了一些漂亮的黎锦文创产品,可惜品种少了点,在外面的商店也难买到。”尹成杰说。

    尹成杰的遗憾,凸显了海南黎锦走向日常化的一些尴尬现状。

    记者走访了海口、三亚的一些繁华商圈,的确很少发现主打黎锦等海南非遗的商店和周边商品。在一些景区和旅游商品商店里,倒是可以见到不少黎锦产品或以黎锦元素为主的周边产品。一家旅游商店负责人对记者说:“黎锦产品和周边产品主要还是游客买得多,本地居民买得少。”

    “锦绣世界”精品展“锦绣海南”板块策展团队成员、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王沫认为,黎锦亟需融入生活。她说:“布展时,精美的龙被作品,传统的黎锦服饰,甚至是染色使用的植物,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古老技艺背后的文化积淀。如果展览中的这些场景有机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海南黎族的传统文化、近距离领略黎锦的美丽。”

    黎锦的“美名”,如何落在生活之中?

    “日常化就是要‘用’起来,设计师、传承人、使用人,特别是年轻的使用人都可以来推进这项工作。”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孙冬宁说,推动黎锦进入大众生活时,项目的可见度、品牌的提升、年轻人的参与、工艺与传统技艺的转化以及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性表达,都是需要努力推进的工作。

    从传统中走来的黎锦,正焕发出时尚的气息。

    破局

    贴近大众日常

    让黎锦走进生活

    记者了解到,海南有不少设计生产黎锦产品及周边产品的公司,在积极推动黎锦走进大众生活。

    海南“90”后设计师陈孟丽一手打造黎锦品牌“布黎布舍”。在她的店里,印有黎锦元素的连衣裙、雨伞、手提包、草帽等都是热销款。她还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线上线下的叠加一年营业额达百万元。

    无独有偶,刘香兰也在多年前创办公司,带领村里的织娘们致富。她的公司生产的各类文创产品门类齐全,不仅在省内外销售,还远销海外。据统计,公司年均销售额有80余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丰富的黎锦文创产品得到市场积极反馈,是海南推动黎锦日常化迈出的“第一步”。但是,除了文创产品,黎锦实现日常化的方式应该更加丰富和多元。

    客观来说,与贵州苗绣、苏绣等发展相比,黎锦日常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去探索。如何破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传统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广州市美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冼蔓儿以广州的做法为例,向记者分享了她的经验。

    2020年8月,广州首条非遗街区(永庆坊)正式开街,进驻非遗街区的10家非遗大师工作室开门迎客,广彩、广绣、珐琅等非遗项目汇聚于此。今年6月,广州第二条非遗街区(北京路)开街,这条街以广府民俗“春节行花街”为主题,再现南越王宫御花园历史场景,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市。街区除了展示非遗项目外,还融入了文创设计、花街咖啡、传承人定期展演和数字互动。此外,项目还与腾讯、网易合作,打造一系列非遗IP,让非遗走进生活。

    冼蔓儿说:“我们的团队总结了非遗‘活化’的四大路径,一是在深度学术研究基础上进行提炼转化,二是科技与非遗相互赋能,三是引入设计、动漫、影视等元素进行文化创意,四是把非遗融入青少年美育。”对于黎锦日常化来说,同样可以尝试这样的路径。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对于像黎锦一样的传统手工艺作品,高昂的价格往往会“劝退”大众消费者。“价格是黎锦能否走进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全手工的传统黎锦作品价格相对较高,所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黎锦,我们会设计一些只是印有黎锦元素的产品,或者含有少部分手工黎锦的产品,大家看到这些产品价格合理又比较实用,就会愿意来购买。”陈孟丽说。

    “把黎锦收进博物馆收藏,仅仅是最基本的保护手段。让黎锦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才是最好的保护。”省旅文厅党组书记林光强对记者说。


    记者:尤梦瑜 金昌波


    来源:南海网海南新闻 责编:韦健阳 实习编辑:穆欣欣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