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日前,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海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出台,有利于指导全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规划》提出,到2025年,海南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水平将迈上新台阶。海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提高,将形成更加协调、更高效率的城镇化格局,高质量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海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是什么?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全球其他自贸港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有80%的土地在农村、约40%的常住人口生活在农村、20%的GDP由农业贡献。同时,海南城镇化进程较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9.7%提升至2020年的60.3%,2021年达到60.97%。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4%。户籍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取消全省(除三沙)落户限制。城镇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如何把握海南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趋势?
从城镇化普遍规律看,海南城镇化率仍处于30%-70%较快发展区间。海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0%,进入城市发展占较大主导地位的新阶段。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66%、高收入国家81%的城镇化率相比,海南城镇化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海南城镇化动力不仅来自于城乡间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差距,还有城市间人口、资金、信息等日常流动,两者产生的结构变化效应都将较大。在自由贸易港利好政策背景下,海南城镇化进程将处于加速态势。预计到2035年,城镇化进程将由加速走向成熟期。
如何把握未来城镇化发展目标?
到2025年: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提高。形成更加协调、更高效率的城镇化格局。高质量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到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在全国前列。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网络型城镇战略格局成熟定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功能品质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十四五”时期海南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是什么?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突出以下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立足于解决人的权益与融入城市问题,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点提出: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人地钱”挂钩等市民化配套政策。
(二)立足于解决人往哪里走问题,优化城镇空间格局。重点提出:高位推进三大经济圈,做大做强海口经济圈,做优做精三亚经济圈,加快儋洋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滨海城市带,有序建设中部生态型城镇,推进县城等其他类型城镇发展。
(三)立足于城市作为就业创业和美好生活主载体,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城市。重点提出:强化城市产业载体建设,同时建设创新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
(四)立足于规范城市发展秩序并兼具活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提出:强化空间治理,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加大配套改革力度。
(五)立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提出: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加快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记者:魏铭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