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政策解读

    剑言城市 | 优化现代城市新内涵 营造国际化文旅空间

    2024年07月27日 20:21:14

    文/王克剑


    日前,“city不city”,这一网络用词火爆全网。在网络语境中,“city不city”的含义非常灵活,可以引申为“城市化”、“现代化”、“时尚”、“时髦”甚至是“刺激”的意思,可用于旅游打卡、时尚穿搭、日常生活、情感表达时的是否震撼、开心、喜爱之情。

    随着我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深入落地,“China Travel”越来越多,同时,外国游客将问出越来越多的“city不city”。一座城市如何更好展现城市发展活力,如何更好表达城市文化魅力,如何更好建设国际化城市风貌,将是今后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

    纵观我国城市发展,传统的城市建设往往过分注重物质层面的扩张与功能性设施的建设,忽略了城市非物质价值与文化生态的重要性。在建设现代化城市过程中,需平衡好城市功能与文化价值,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创新创造

    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创新,是今后城市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商业发达、交通便捷、服务多元、创新活跃的城市,展现城市现代化风貌,将吸引更多消费人群,带给城市更多活力。

    通过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和人口集聚能力,促进形成强大的需求市场和消费市场;依托发达的服务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吸引全球品牌入驻,举办国际性的贸易展览和商务会议,提供多样化的商品与服务,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完善交通、‌信息和物流设施,将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和供给市场紧密连接起来;打造国际标准型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安全韧性的城市发展环境,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完善多元的金融服务,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以及优化的货币兑换服务,方便国际化消费;依靠数字化技术创新,推动消费从低端到高端的跃升,‌引领生产、‌消费、‌思维方式的全方位渗透和革新,提升城市创新创造能力;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入境游市场的拓展和升级,创新旅游市场监管和规范,保障游客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保护城市文化 推进活化利用

    用文化为城市发展赋能,是城市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方向。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是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间彼此区分的明显标志,也是一座城市“令人向往”的重要因素。

    通过系统梳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地方史志讲好城市故事,将城市打造成传承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的新空间,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国际交流需要;保护和活化地方文化遗产,利用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以“文物+”“数字+”思维主动融合现代消费、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特色消费体验,树立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强城市文化活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保护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推广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消费文化理念,更好发挥绿色发展在普世化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同感,构建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保护与发展并重 优化文旅供给

    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撑,更需软实力的滋养。将城市现代化设施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保护与发展并重,才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通过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文化元素,保护历史遗迹,同时进行现代化城市更新,确保城市功能与文化和谐共存;引入网红名店、轻餐美食、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消费选择,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通过打通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推动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文化项目和社区活动,在交通、支付、网络、语言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便利性,共同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通过开展文化旅游、非遗旅游、生态旅游等,畅通游客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认同,引导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打造国际化文旅目的地。(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责编: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