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吉阳区博后村,
说起博后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苏少洪,
村民都个个称赞:
苏书记,治村有一套。
现在的博后村村道宽敞整洁、房屋干净漂亮,但村子10多年前却是另一副模样。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的变化,从一个落后的乡村到获评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海南省卫生村、海南省乡村振兴创新示范村。
博后村的小康密码是什么?
苏少洪
苏少洪说,他是一名退伍军人,2013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博后村的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基层工作的复杂很快给他泼了盆冷水。在一位退休老干部的点拨下,他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一户一户地与村民拉家常、问困难,做思想工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博后村留下的这句暖心的嘱托,鼓舞和激励着博后村民,让大家干事更有动力,创业更有激情,也坚定着苏少洪带领村民奔小康的信心。
“总书记的嘱托,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这些年,我们一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苏少洪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十分甜美。
三亚吉阳区博后村。
三亚市委市政府,吉阳区委区政府将博后村就地改造为“5A级”美丽乡村,让这个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在短短几年内成功“逆袭”。铺设污水管网,整治村道和臭水塘,村民和企业共建民宿、开超市、开农家乐,村子不仅越来越美,而且活力四射……
土地是盐碱地,村民过去以养殖为业。征地修路之初,村民质问苏少洪:“把猪圈拆了,我们靠什么生活?”苏少洪以博后村新坡二村村民小组作为示范点,发动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既讲政策又打“感情牌”,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征拆工作。美丽乡村建成后,博后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道旁成排的农家别墅建成了多家乡村民宿。
将深藏在绿水青山间的落后村庄,打造成为“高颜值”的美丽乡村,美丽风光变身美丽经济,生产力不容小觑。
2016年春节,一场特殊的返乡人员座谈会在博后村召开,苏少洪在会上跟大家共同探讨新产业的问题。就是这场会议,让博后村牵手新民宿,擦出乡村振兴“新火花”。
广开大门,让更多的小企业进村投资,是博后村“两委”在招商引资上的创新之处。“小企业投资模式灵活,民宿风格多样,价格层次丰富,吸引的客流也多。”苏少洪说,在村企合作的过程中,对有进村投资民宿意向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对寻求企业合作的村民,要求其民宿环境条件、绿化设施都要达标。
博后村不仅把“面子”做好,更把“里子”做实。如今,三亚正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博后村努力提档升级,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春节期间,因为民宿客满,我带着两委班子一起帮忙协调,安排游客到六盘村或其他村住。”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村里已经有民宿55家、1700多间客房。博后村民依托自身条件,在村里开餐厅、超市、水果摊,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多渠道的收入来源,让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7000多元增至2021年的2.86万元。
63名党员包点联系全村667户村民提供对接服务,13名专职网格员、64名兼职网格员包点全村8个网格片区及民宿,织密小网格,赋能大治理。
在民宿产业牵引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创基地、西安画院、健康养生、旅游餐饮、研学培训等合作经济组织先后入驻,延伸出文化、餐饮、娱乐等多元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托博后村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海南省委党校、三亚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已举办各类培训108次,8000余人参训,累计收入155万元,村集体分红12万元。
深夜的博后村,伴着花香。博后的夜市,充满的幸福的“烟火气”。如果幸福有颜色,博后村一定是“那抹鲜艳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