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剑
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影响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如何推进城市环境变优、变美,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给出了建议。
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口号是“减塑捡塑”,而今年我国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环境恶化、气候突变、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污染物激增……这些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不时在我们的地球发生,并危及人类活动。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才能拯救我们的城市和我们自身。
加快“无废城市”建设
数据统计,人类每年生产超过4.3亿吨塑料,其中三分之二是快消产品,每年有超过2.8亿吨快消塑料制品成为废弃物。其中,46%的塑料垃圾被填埋,22%的塑料垃圾管理不善,成为垃圾。与其他材料不同,塑料不会生物降解,大概需要长达1000年的时间才能分解,因此当被丢弃时,它会在环境中积累,直到构成危机。这种污染会窒息海洋野生动物、破坏土壤、危及地下水、危害人类健康等,并让城市和乡村环境超载。
“无废城市”建设,是解决“减塑捡塑”的重要方式。构建“无废城市”,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需要注意的是,“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无废城市”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不仅更注重环境保护,还在于让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率更高、社会效益更好。
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
曾经千疮百孔的矿山,如今植被繁密;曾经因过度养殖污染严重的近海,如今变身碧海万亩;曾经成为泥淖的湿地,如今成为动物天堂……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就,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蓝色答卷”。
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抚平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大自然创伤,让昔日废水荒山变绿水青山。通过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系统整体修复和提升;通过有针对性地对退化、受损的生态系统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依靠科学布局、系统治理、严格督办,积极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及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打造绿色“美好生活圈”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自然风貌,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发展路径,但城市的魅力,最终归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如何让居民随时体验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现代化生活,需建设高品质口袋公园,让老百姓乐享方寸之美,提高幸福感。
通过顺势而为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系统规划独立绿道体系,将社区服务和公共绿色空间串联;通过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间“见缝插绿”,把公园绿地建在百姓身边,将口袋公园作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抓手。精雕细琢,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便捷实用的口袋公园,不断刷新城市“颜值”的同时,也成为居民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的休闲好去处,逐步形成居民出门进园的“美好生活圈”。(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