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高端访谈

    剑言城市 | 建设“好房子” 让“居者优其屋”

    2025年03月28日 16:18:11

    文/王克剑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好房子”这一概念首次被明确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国家对人民居住品质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房需求已从单一的“居者有其屋”转变为对“居者优其屋”的追求。那么,什么是好房子?如何建设好房子?这不仅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更是推动城市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政策导向 住房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两会”期间指出“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等 ,进一步明确了“好房子”标准。事实上,早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倪虹就指出“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未来”。同年8月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倪虹再次明确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好房子”的具体标准。

    在过去的一年里,地方政府也围绕“好房子”建设制定具体规划与实施细则。在各地方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中,至少15个省份的文件中直接提及“好房子”的内容,涉及建设要求、制度保障、示范项目建设等。同时,房企和购房者都对“好房子”政策给予了正面反馈,房企在项目开发时更加注重提高住宅质量,购房者则在选房时更加看重房屋质量、小区环境和智能化设施等。这些关于建设“好房子”背后,是“双碳”目标的精准落地,更是城市住房发展的深刻变革。

    顺应民意 好房子建设提升民生温度

    当前,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正在从“有房住”转变为对“好房子”的追求。新市民、青年人等需要价格优、有保障的“好房子”;改善型群体追求高质量、新科技、优服务的“好房子”。同时,“好房子”建设既针对新建房屋,也针对老房子,老旧小区改造也是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的重要环节。

    围绕建设更高品质的“好房子”,制订住房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出台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住宅设计等标准,建立好房子评价体系,多措并举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潜力;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研究制定既有住宅改造提升导则,把老房子旧房子改造成“好房子”,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增加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提高物业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科技赋能 智能建造提升居住水平

    当前,我国住房整体品质与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下功夫建造好房子,应当在数字设计、装配建造、安全健康、绿色运维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利用科技赋能提高居住品质。

    在数字设计方面,通过运用数字技术,降低新建或旧改过程的复杂度,提升设计层面精准高效管控能力;在装配建造方面,通过推广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提升建筑结构科学配比和牢固程度;在安全健康方面,通过注重房屋结构安全、防火安全、防水安全等,做好通风和保温等,提升房屋舒适度;在绿色运维方面,通过采取全屋检修系统与数字孪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可视化数字运维平台,实现管线分离与检修系统一体化,将隐蔽工程明朗化;在美好生活方面,通过配备全屋智能系统,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和智慧互联,提升居住便捷程度。

    建设“好房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强化政策导向、顺应百姓需求、加强科技赋能等,打造出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从而进一步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我国住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责编: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