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高端访谈

    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勇毅前行

    2022年11月03日 21:05: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提供了基本路径。

    十年来,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城市与乡村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在工业和建筑等领域持续“降碳”,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我国的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完善,绿色已然成为城乡发展的底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

    尽管环保成就鼓舞人心,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任务依然艰巨。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但应当明确,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不能照搬某些发达国家的老套路,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应有水平,这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

    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生态保护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面对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矛盾和挑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通过守住人类活动的有形边界和无形边界,限制人类过度利用自然的不合理行为,才能真正构建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但应厘清保护与发展的逻辑关系,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通过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未来,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做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实现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让良好生态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责编:齐国宝 编辑:韦健阳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