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高端访谈

    剑言城市 | 品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展望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

    2025年03月15日 16:02:34

    文/王克剑

    新型城镇化对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未来,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并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这一战略部署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将构筑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更具魅力和布局更为均衡的现代化城市体系,形成超特大城市创新发展、中小城市特色发展的局面,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科学有序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突破口,更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路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子女教育、住房和就医是三大关键制约因素。通过“强化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畅通参加社会保险的渠道”等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具体措施,不仅可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

    补齐短板 提升县域承载能力

    县城和小城镇是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县城和小城镇将更具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承接农业转移人口,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发展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促进县域城镇化的关键,是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现实中的重要表现。各地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特色产业集群,盘活县域商业体系,完善县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进一步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有利于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新型城镇化迈向更高水平。

    协调发展 优化空间格局

    城镇化不是单一城市的扩张,而是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县城和小城镇,还要解决超大特大城市的现存问题,协调和平衡各方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优化空间格局,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区域发展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将通过优化空间格局,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新型城镇化通过进一步优化“两横三纵”布局,疏解大城市非核心功能,促使部分产业和人口流向中小城市;推动中小城市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这种多层次、协同发展的模式将为新型城镇化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更新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在转向全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型,需要以城市“存量”为基本盘,通过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同时,要“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

    此外,报告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内容,也是未来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正如今年“两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所述,“实施城市更新目的就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城市能够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人民群众能够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是城镇化发展历史的必然过程,是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重要方向。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和任务。通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补齐县域发展短板、构建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城市更新等举措,我国将逐步形成更具潜力的现代化城市体系和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还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责编: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